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网站10月28日文章,原标题:美国加征关税为何中国出口保持稳定?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却远远超出了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期。牛津经济研究院近期上调了对2026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预测,与此前预测的今年增长5.9%大致一致。虽然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出口受益于持续到7月的早期发货,但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的类似早期发货,包括直接运往美国的产品,以及首先转运到其他地方或在第三地点组装的产品,从12月开始,仅持续到4月。该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国相对出口较之前增长约7%。在美国宣布增收之前今年4月份加征关税后,今年3月份的出口量比之前高出9%。可以看出,中国近期出口较前期出货的走强幅度较小,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稳定是由其他因素推动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从结构上看,中国出口基本面继续“显现”。在大规模实施促进产业发展行动的支撑下,中国出口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转移。中国出口转型战略一:积极进军新兴市场。 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重心逐渐转向新兴市场。目前,东盟、拉美、非洲等国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汽车、通讯设备、机电产品出口由于链条多元化以及当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增长显着。中国出口转型战略2:转向中间品和资本品。过去,大多数中国制造商只是零部件的“最终组装商”,但现在,中国制造商正在成为许多供应链的主要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供应商,其他经济体越来越依赖中国制造的中间产品,特别是在光伏电池板等绿色产业领域。中国正在经历长达数年的从最终消费品生产向资本品和中间品生产的转型,这意味着全球制造商将更难排除中国产品或在供应链中放弃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制造商在上游制造阶段确立了稳固的地位,这也使得全球制造商制造商对中国中间产品的需求相对不受关税变化的影响。中国出口转型战略三:价值链转移。加快建立高水平的技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中国向高附加值和出口转型的主要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生物技术等,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这一出口结构体现了中国认真落实创新型产业政策。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以较低的结构成本生产高价值商品的能力。大规模生产、密集的供应商网络以及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并增强了其管理优势。l 高附加值产品的垂直供应链也意味着用于加工贸易或其他专业转口贸易的进口占中国进口的比重持续下降。换句话说,中国正在减少中间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化学材料、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件。中国丰富有效的商品不仅支撑了出口目的地居民的收入,也为各国在工业发展势头放缓时提供了放松政策的空间。 (作者Louise Loo是牛津经济研究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慧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