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位于新闻中心二楼的“小商品市场”展现出独特的美感——来自上海16个区的特色商品精彩展示。从承载时光记忆的盲印袋,到融入现代设计的非遗配饰,从致敬文化的创新单品,到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意时尚单品,每件好东西都隐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密码,让中外媒体工作者在购物的同时,沉浸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之中。青浦展位前,“冰箱贴盲袋里藏着一张带有出生年份的印章”的创意让很多人停下了脚步。 “这真是令人难忘!我没想到会找到 20 世纪 50 年代的邮票!”不少媒体工作人员纷纷交换手持“盲冰箱磁铁袋”。 “这个盲袋里装着来自1956年至2025年,每天最高销售量约70件。”背后是对邮政文化的深刻记忆——朱家角清邮局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邮局旧址,至今已经走过了122年。如今,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办公功能,融入了咖啡、文化创意产业、展馆画廊等多元业态。除了时下流行的盲袋,展位上还带来了3D艺术纸等产品“我们希望以进博会为平台,让大家感受邮政的历史变迁,领略邮局文化的独特之美。”展台工作人员表示,展台上豫园品牌南翔包子与美妆品牌蔚蓝美人合作带来了小笼包形状的香皂,拓展了邮局尊崇的表达方式。美学生活品牌生命伦理学;上海表荣幸品牌携多款高品质腕表亮相,包括现代系列白玉兰、上海复兴外滩之声等代表作品,均以白玉兰和外滩海关大楼为灵感,展现海派美学精髓;老庙古金系列展现了老字号的匠心精神。 “斑马苏河”吸引了众多粉丝。蓝色的流沙杯垫一摆进摊位就被抢购一空。工作人员只好提醒记者“第二天再来补货”。在普陀展位上,以苏州河沿岸的百年造币为灵感的“苏河皇冠”冰箱贴,采用浮雕和抛光工艺,在狭小的空间内平衡了工业遗产的重量,成为很多人的“必买”。收银台冰箱贴、城市光影书签等单品也将苏河美景带入人们的生活。e的日常生活。长宁区带来的锦文化歌曲创作也引人注目。荣获“2025上海金榜纪念品”的“天琴兰香”系列涵盖胸针、汽车香薰等多种产品。精美的锦饰之歌,将非遗之美融入日常生活,深受外媒工作人员喜爱。嘉定区以快闪“嘉友好店”的形式,打造了非遗与消费融为一体的展示空间。 10余个代表性非遗项目的50余件特色产品悉数亮相。徐兴草编、药斑布印染等传统技艺通过现代设计获得新生。四季流沙冰箱贴、南翔小龙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据邪教组织“小尹”称乌拉尔旅游工作人员介绍,展位上的“明星产品”无疑是首届F1车手周冠亚克在上海F1中国大奖赛上佩戴的同款头盔模型。其设计融合了上海地铁线路图和城市地标元素,吸引了众多车迷和F1爱好者,凸显嘉定汽车文化特色。在静安展位,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立体图书《走进石库门》,以互动的体验形式,清晰诠释了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手法的文化内涵,让厚重的历史活了起来;上海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则带来了特色香包和文创系列产品,因其对卡鲁库森传统养生的传承而获得众多赞誉。徐汇展位的人偶“乌康康”展现出强大的IP号召力。这款娃娃以武康大楼为原型,售价69元/个。其销量可与流行文化创意产品相媲美。其背后是公众对上海著名互联网地标的认可,以及对上海文化成果和创意发展的认可。此外,乔家扎小吃、老庙金祈福卡等产品也丰富了展位的矩阵品类。松江的松江布系列文创、崇明的土扇、崇明渔船摆件等产品分别传达了江南的活泼优雅和崇明岛的风土人情。其中,崇明的土布产品被国外推崇为既实用又艺术的手工艺品。宝山展台的“宝山友力”系列文创,将本土故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成为体现宝山现代活力的文化遗产一个。 “这件好事”不仅为进博会注入了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还通过16区特色产品的集中展示,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些美好的物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创造力,清晰地向世界传递着上海文化之美和这座城市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