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家乳品技术创新中心传来消息,“奶牛育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高产、抗病、长周期生产功能改良基因组预测芯片’”已研发成功。这一突破填补了我国奶牛乳育种芯片检测和遗传分析技术的空白,同时缩短了育种时间,提高了遗传开发效率,推动我国奶业向“种源自主”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奶牛年均产量从2000年的2.6吨增加到2024年的9.9吨,牧场总体规模超过11吨,位居世界前列。以伊利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乳制品企业,立足品质提升目标,持续用创新科技赋能高端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加强科研 “过去,我们必须等到下一代奶牛产奶后,才能验证遗传优劣,周期长、效率低。”国家乳品技术创新中心乳品育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希和说。现在,通过获取犊牛基因,可以完成生产性能、体型、外观等多维度检测,大大缩短奶牛遗传改良的代沟。这一技术突破体现了业界对我国乳业现代科技的持续关注。国家乳品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共开展科研项目222项,申请专利146项。不断攻克乳品行业验证、智能养殖、品质检测等方面的难题斯汀等领域,推动创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走进呼和浩特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随处可见智能养殖场景:牛身上佩戴智能项圈,实时采集数据,出现异常快速预警;物联网传感器精准调控牛舍温湿度,为奶牛营造“宜居环境”;面部识别技术与Pandil Systemig联动,对需求的奶牛进行梳理和冷却……一系列新技术应用,让育种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 “智能化改造后,牧场效率大幅提升。”伊利乳业研究院畜牧总工程师刘奇测算了收入的增加:每头奶牛产奶量增加10%以上,劳动力成本降低导致增加12%在牧场的效率上。今年上半年,伊利合作社奶牛日产量同比增加1.66公斤,综合管理成本下降0.31元/公斤。原奶智能物流平台的同步实施,不仅保证了全程新鲜度,每年还能降低成本1000万元以上。提高质量既需要“好生产”,又需要“严管理”。在伊利的挤奶中,新鲜的原奶在封闭的管道中冷却,直接送入奶罐,不与外界接触。每批原奶在进厂过程中都要经过100多项严格检测,确保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伊利集团牛奶品质技术负责人韩继宇表示,伊利原奶的蛋白质、脂肪等指标提升很快。 “这是科学技术的信心实时监控、智能质检在呼和浩特土木特左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一座现代化的“科技城食品科学”拔地而起。走进园区,银光闪闪的管道纵横交错,智能设备运行平稳,奶粉、牛奶等产品在生产线上有序流动。在工厂的中控室, 大屏幕上的数字不断闪烁,原材料库存、设备温度、能耗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分析。”工厂负责人李杰介绍说,以奶粉配方为例,1分钟内即可完成20多项关键指标检测,确保每批次产品参数稳定、安全。标准中的ntilg。 “为了消除污染,生产车间的空气必须经过三层过滤,洁净度达到10万级医药级标准。”李杰表示,工厂对压差、噪音、温湿度等都有严格控制,奶粉配料、均质、浓缩灭菌、粉体喷雾干燥等工序均在密闭管道中进行,确保清洁、安全。从数百吨精准配比到医药级卫生标准,从双检测系统到“一物一码”追踪,从智能制造到人工智能质检,伊利将科技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新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工厂质量负责人徐佛东表示,无论是升级智能设备还是优化测试标准的制定,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伊利发展呈现“量”与“质”的双飞跃,实现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除母公司非贡献利润后的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加强合作、发展合作 走进内蒙古托克托县恒富牧场,牧场主罗立恒通过智能终端分析牛的饲养数据。谁能想到,这个现在拥有12000多头奶牛的现代化牧场,刚建立时只有500头奶牛。从小牧场到大型基地的转变,是伊利集团与上游分支机构深度合作、带动合作伙伴合作的生动体现。 2017年,恒富拉nch与伊利达成合作,开启“技术+资本+管理”全方位赋能进程。合作初期,伊利派出技术团队和服务团队赶赴现场,针对犊牛成活率低、饲养标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农场产量大幅提升。同时,伊利向牧场提供贷款融资逾2亿元,支持养殖设施升级和优质牛引进。 “伊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也改变了我们的种植理念。”罗立恒遗憾的是,以前我们只想着“多产奶”,现在却注重“产好奶”。这种从“注重产量”到“提高质量”的转变,让牧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恒福牧场日产量比投产初期增加了10多公斤吸奶后,奶牛数量增加了24倍,牧场数量增加到3个,成为当地奶业振兴的标杆。这样的故事在伊利的产业链上不断发生。 7月31日,伊利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14716家提供金融支持,融资总额达1852.15亿元。建立了1000余人的服务团队,每年为合作分行提供免费现场技术服务协助10万次以上,带动合作分行收入增加160亿元。元,惠及560万农民、农民和职工。伊利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跨越。 “龙头企业的责任不仅是发展自身,更要推动产业链共同升级。”刘春熙,高级工程师伊利集团执行总裁表示,伊利牧业合作社已全面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个体牧场的竞争力,也激活了奶业全链条的活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