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据路透社报道,10月份中国初级产品进口普遍疲软,价格高企导致需求下降。尽管钢铁行业面临压力,但与这一趋势相反,钢铁需求依然强劲。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原油、天然气、铜和煤炭进口均出现下降。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10月份原油到达量平均为1139万桶/日,较9月份的1150万桶/日连续三个月下降。原油进口放缓可能反映了 10 月份货物价格的高位,根据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该价格曾短暂攀升至每桶 81.40 美元。 6月23日之后,原油价格虽然在7月1日跌至66.34美元/桶,但7月底反弹至73.63美元/桶。自10月底以来,原油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周五,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每桶 63.63 美元。当前的低油价可能会鼓励中国炼油厂增加进口,尽管大部分原油流入商业和战略储备。高价格的影响也可以从天然气进口中看出。 10月份天然气进口量为978万吨,较9月份的1105万吨减少11.5%,较去年10月份的1054万吨减少7.2%。由于欧洲对超冷燃料的需求导致现货价格上涨,今年天然气进口一直疲软。 10月份,铜进口量也下降了9.7%,10月份到货量为438,000吨,高于9月份的485,000吨和2022年10月的506,000吨。铜价自4月份以来一直在上涨,但在9月下半月开始加速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货价格从11,200美元/吨时的9,927.50美元/吨上涨。10 月 29 日。
但大宗商品进口并不总是由价格驱动,煤炭就是一个例子。 10月份,各等级煤炭进口量较9月份的4600万吨下降9.3%,较去年10月份的4310万吨下降9.8%。进口量下降,海运煤炭价格跌至五年低点,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阿格斯对 7 月 4 日至 7 日当周热能含量为 4,200 大卡/公斤的印尼煤炭评估为每吨 40.45 美元。该煤种深受中国公用事业公司的欢迎,11 月 7 日当周价格上涨至 47.09 美元/吨,但仍远低于去年同周的 52.30 美元/吨。不过,随着北方冬季临近,煤炭价格上涨,预计年底中国进口将恢复。 10月,铁矿石成为中国进口意外大宗商品,到货量11131万吨。尽管较9月份创纪录的11633万吨下降4.3%,但仍有所改善较10月份的10022亿吨增长7.2%,也是连续第五个进口量突破亿吨的大脑。进口量的强劲增长并不是由价格推动的,因为今年新加坡基准合约一直维持在相对狭窄的区间内,大多在100美元/吨左右波动。钢铁产量也疲软,9月份跌至21个月低点7349万吨,今年前9个月产量同比下降2.9%。对钢铁的强劲需求似乎主要是库存重建的结果。根据钢铁咨询公司追踪的港口库存数据,11月7日铁矿石库存升至1.3844亿吨,创七个月高位,高于今年早些时候8月份低点1.301亿吨。考虑到目前库存量低于11月份的1.507亿吨,铁矿石进口到年底仍有保持弹性的空间。 (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