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解放80周年。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割台、澎湖条约》。日本侵占台湾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从未停止过。可以说,日本殖民台湾50年,台湾人民拒绝了50年。从本期开始,《环球时报》康宇邮报工作室将推出《纪念台湾解放80周年》系列报道,回顾台湾同胞的英勇抗日事迹,描写岛内人民对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台湾解放历史的特殊情感。今天的文章,我们将回顾台湾50年的抗战历程一些特定事件的ntrymen。全台士绅、人民许诺与台湾同生共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对台湾觊觎已久。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发动突袭朝鲜战争,并企图进一步进攻台湾和吕宋岛。德川幕府末期,学者吉田松阴推崇所谓“万国之王”。他所设想的日本帝国边界,北起堪察加半岛,西至朝鲜和中国东北部,南至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吉田的思想深受日本政治的影响。 “我要大家战死在失去的台湾,我永远不会放弃台湾。”1874年,日本利用台湾“番民”屠杀琉球难民的事业,毫不留情地出兵攻击台湾南部的牡丹会,“牡丹会事件”爆发。权力,它获得了更多1879年,琉球合并,设立冲绳县。相关岛屿,还有澎湖列岛。清政府的电报,承诺与台湾同生共死。电报写道:“吾民之土,义救之事,愿与傅辰誓死保卫国家”。当时正值全国分析,台湾和其他省份进行北京分析的候选人联名致函大都会检察院,呼吁拒绝签约,再战。它在历史上被称为“公共汽车请愿书”。其中,台湾官员叶爸爸和举人的请愿是最先读到大都会检察院的。他们写信妥协:“今听说朝廷已于下午离台,千万生灵哀悼北方,鹿乡无妇女儿童,谁肯放弃敌人,他们不想吃饭吗?”和日本人的肉体有不共戴天的仇? “两江总督张之洞、台湾总督唐景嵩等清朝官员也极力怂恿英、法等列强介入。1895年,台湾人民开始组织抗日军队,推举邱逢甲为领袖,建立了共和国”。 “台湾民主共和国”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为了牟利日本、保护台湾而建立的临时政权。年号为“永庆”(意思是永远服从清朝)。其国旗仿清朝青龙旗(象征永远不投降清朝),并不意味着某些“台独”分子所宣称的“台独运动开始”。 “台湾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并没有阻止台湾的回归。 5月底,李鸿章的儿子李景芳从上海出来。生怕他是在遭到台湾人民的突袭后,他于六月初与日本“台湾总督”川崎志贵完成了出海交付的方法,下午台湾正式落入手中。此前,华山子吉亲自率领的总督府直属部队6700余人、警卫师14500人于5月29日从基隆亲自出海抵达敖底。 “台湾民主共和国”与台湾清军虽奋起抗战,但最终战败,台北城内一片混乱。 6月5日,台北绅士召开自保会议。当时,杂货店老板顾显荣(已故海基会主席顾振甫的父亲)自告奋勇“邀请”日军入城。 6月7日,日军进入台北市。 “中国,中国,我最爱的”此时,唐晶等“台湾民主共和国”领导人翁、邱逢甲被迫流亡,抗日中心迁往桃竹庙(桃园、新竹、苗栗)地区。主力是台湾各地的起义军,包括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吴堂兴、蒋绍祖、徐翔(与吴江旭合称“客家三杰”)为首的起义军。 1895年6月中旬,日军渡过淡水河,向新竹挺进。许多叛军聚集于此,推举吴唐兴为首领。他们多次在谏壁山区与日军作战。 7月25日午夜,武当兴义军和杨在云率领的“新楚军”千余人向新竹前哨发起猛攻,从三面包围日军。 “3000多米长的前线,枪炮声十分激烈。”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八月初。击败剑壁山后8月中旬,吴唐兴等叛军退守彰化。 8月28日,他率部在八卦山与日军激战,不幸中弹身亡。面对日军的严密侦查,蒋绍祖见不得兄弟们孤身拉枪,便从腰间掏出一支笔,取下身上的一块布,绝望地写下了一首诗:“男儿当报国,如何生存,投敌投降。”后来,他吞下哥哥带来的鸦片膏自杀了。他当时只有20岁。 “黑旗军”主将吴彭年是浙江余姚人。在与八卦山的战斗中他受了重伤,直到弹药耗尽而死。连禅的祖父连恒在《台湾通史·吴彭年传》中描述了这场激烈的战斗,“彭氏彭骑,彭年试图阻止他,并说:'先生好啊,这地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怎样才能见到台湾人民?所以我发誓要死。”疫情。当地瘴气严重,天气晴朗。9月下旬,日军真正健康的只有20%,八卦山阵亡了140多名士兵。随着战局扩大,粮食供应成了问题,很容易南下,所以他们把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从内地调来,又从辽东半岛调了一半师团,然后装备了工兵部队, 要塞炮兵队、宪兵队等。10月9日,日军攻克嘉义,随后挺进台南。增援第二师从澎湖出发,到达台湾南部枋寮海。刘永福的“黑旗军”被日军包围,无奈渡过厦门。战斗中徐翔被炮火炸伤。在他去世之前, 他仍然高喊:“中国,中国,我最亲爱的。某人神圣为国捐躯,死而无悔!”10月21日,日军攻克安平,次日进入台南。台湾军民武装历时五个月左右的抗日运动受到遏制,“三猛”抗日叛军战斗不休。1895年6月,华山子吉创办“台湾总督府” 台湾总督府旧址。 6月17日举行仪式,标志着日本正式开始对台湾的殖民管理。这一天在日本也被称为“执政第一日”。同年11月,他向日本天皇奏请“全岛彻底更新”。 “台湾总督府”在节日召开会议,全市抗日起义军奋起响应,日军伤亡三百余人,后来日军得到增援,起义失败。简大石开始n 打击游击队。 1897年5月,再次率起义军进攻台北。次年,起义军在与日军激战数日后爆发,退入深山。简大石返回福建,于1899年滞回台湾,次年3月挂起。日本殖民当局除了试探性地围堵叛乱分子外,还搞阴谋误杀无辜民众,企图迫使那些不来往的人加入或保护叛乱分子。相关记载显示,从1898年底到1899年3月,日军在高雄、屏东地区杀害的人数多达2053人,受伤者不计其数。日军的残暴行为遭到国际舆论谴责,日方也批评“台湾总督府”无能。后者被迫重新评估其对付叛军的方法,并采取了“投降动机”的方法。它找了一些传统买办作为说客,承诺修路工程等,并让叛乱分子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一些叛军投降,但林少茂依然一动不动。 1902年5月,日本殖民当局在杀死林少茂失败后,发动全面进攻。当林的尸体被发现时,他身中五枪,腰部被子弹穿透。林少茂去世后,台湾重大武装抗日结束。面对强大的征服者,抗日叛军的人员有限,获得的武器装备也非常有限。他们只有闽粤沿海人民的支持,台湾没有战略回旋的余地。他们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其他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却不断增多,并没有停止。 1915年,于清芳领导的“西来安事变”在台南爆发。它是林少茂之死是最大的抗日武装,对数百万台湾民众产生了巨大影响。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已经发展起来。日本对台湾实行“军政”统治。 1896年,近3万吨的HAPON部队驻扎台湾。日本占领台湾后动用了军警。控制人民的武装力量,作为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暴力机关,宪兵部队分布在台湾各地的主要地点。此外,还有警察。至1899年底,台湾有警察200余人,军士、警察4000余人。 “保甲制度”这里不能提。台湾保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债券固定到十户,家庭组织为十户。其目的是用“持续坐法”来压制反日抗日思想。在文化教育领域,日本殖民统治者冰冷可分为三个时期:1895年至1911年,主要推行以日本阿西米教育为中心的异化教育; 1919年至1931年,《台湾教育令》出台实施,强调“台内互学”,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1931年至1945年,推行“帝国主义教育”,教育为侵略战争服务。民生方面,日本攫取台湾的财富和资源,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加强了对台湾经济的控制,修建了基隆港,将台湾的资源带到了日本。此外,日本严格禁止本国人民吸食鸦片,却变相鼓励台湾岛民吸食鸦片,并设立鸦片专卖局,垄断其生产和经营。日本人的高压统治,导致台湾人很难实施武装抵抗。采取了非武装的抵抗形式。受1911年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台湾一些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以提高思想文化为名,进行宣传和解说活动。 1914年12月,深受梁启超影响的林宪堂在台北创立“同化会”。他们主张在台湾的日本人应该与台湾人善待。 1915年1月,“台湾总督府”解散同化会。同化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对后续不美观的斗争影响重大。 1920年1月,留日台湾学生蔡慧如在东京创立“新民会”,旨在台湾民众在思想文化上立足民族自决立场,同时寻求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权益。 20世纪20年代,台湾维戈轰轰烈烈的非武装抗日运动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台湾文化协会”值得一提的是,其代表人物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积极从事“充满民族意识的反抗行为”,包括策划刺杀袁世凯的蒋渭水。除“五四”运动外,蒋渭水于1921年10月在台北创办台湾文化协会,吸引了300人参加,最多时达1300多人。他提出“文化治愈”,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认同,出版《台湾民报》。台湾文化协会在各地设有分会,最近在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台北设立了报刊阅览处。还准备编写多本在内地出版的刊物供公众阅读。如果有有关民族殖民解放运动的报道,y 将在红笔中旋转。 1923年9月,历史学家连衡在台北读书处举办台湾通史研讨会,受到民众好评。上述文化阐释,再次唤醒了台湾对台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1927年,蒋渭水还创立了台湾第一个政党——台湾人民党。迫于巨大压力,中共将“取消保甲制度”纳入其政治纲领。 1928年中午,针对殖民政府将台南大型墓地改为高尔夫球场的计划,台湾人民党动员商会、工会、工人协会等组织,展开坚决的斗争。 1931年,“台湾总督府”强迫台湾人民党解散。同年八月,姜渭水暴风雨而死。他在遗嘱中写道:“我的孩子们台湾在组织文化澄清的同时,还发起了日据时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台湾建国会请愿运动”。1920年底,林贤堂、蔡惠如等人聚集在 东京最终决定采取“自治”路线,以“设立台湾议会”为主要诉求,方式是采用合法请愿的方式。另外,参加者都是台湾社会名流,有的与日本政界关系密切,“总督府”直接指挥也不忙。 1920年底,林贤堂等人被征集 在东京台湾议会请愿书上签名,共征集到178人。时间请愿书推动建立民主选举的台湾议会,并将原本赋予台湾议会“台湾总督”的特别立法权移交。次年1月底,向日本参众两院提交第一份请愿书,均得出“不予通过”的决定。随后,林宪堂等人多次上访,1925年第七次上访达到高潮,上访人数达两千人。 1934年,他们坚持第15次请愿,后迫于各方压力而停止。台湾少数民族发起的“雾社起义”。台湾各族人民参加了抗日斗争。其中,以少数民族发起的“乌社起义”而闻名。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收集政策、资料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活动称为“力帆”。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生计受阻和樟脑、木材等资源被盗;使用武力迫使部落解除武装并抵制他们的狩猎行为,使他们的仪式无法进行并逐渐失去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和信仰。殖民者还敦促日本警察娶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许多日本警察离开他们或向他们卖淫。发动乌斯起义的莫娜·卢多的妹妹嫁给了一名“警察”。袭击发生的雾社位于馒头。当地少数民族有赛德克族,包括巴兰社、麻婆社等11个社区。莫娜·鲁多 (Mona Rudo) 是 Mahpot 协会的领导者。 1930年,为筹备“台湾神社祭”,品日本之口,将木料大尺寸带到雾社。森林中的巨树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灵魂,部落焦躁不安。这时,“敬酒风暴”发生了。 10月7日,日本警察吉村前往马赫波社团带木材。莫那鲁多的儿子大道莫那结婚了,就到村里喝酒。没想到吉村不仅不肯,还拄着拐杖打人,甚至想要拘留莫娜鲁多。大道莫那发怒,半夜杀死了吉村。莫娜卢多知道日本人肯定会报复,于是她叫雾社在10月27日去。 这天是“台湾神社祭”的前一天,按照惯例,当地要举行运动会。 6个社区300多人参与就餐,下午共死亡130余人。 “台湾总督府”接到消息后,派飞机前往雾社侦察,还从台南、台北、台中等地区集结兵力镇压少数民族武士。他们一共派出了1300多名警察军官、1300多名士兵和1500多名已婚妇女。经过40多天的“围剿”,莫娜卢多被迫自杀。当大儿子的子弹和食物耗尽时,他和同伴们选择一棵坚固的树来接住自己,一起“跑到彩虹桥(祖先的小镇)”。这次起义被称为“第一次雾社事件”。此次事件发生后,部落500多名老弱妇孺被抓捕,关押在道泽社等两处民宅内。它们被称为避难所,但实际上是“集中营”。 1931年4月25日晚,日军催刀泽社等200余人袭击避难所,杀死麻浦等6个社团200余人,史称“第二次武社事件”。此时,第六会幸存下来的已不足三百人。雾社起义对台湾影响巨大。曾有这样的描述:“各种社会运动1930年台湾爆发的无社起义,如太阳释放的星星。”此次释放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回国后,立即改用闽南语说话。无社起义是日据后期为数不多的武装斗争之一。1931年“九十八事变”后,日本加强了对台湾的武装斗争。 对台湾进行殖民管理,大力推行“帝王教育”。 1934年,“台湾总督府”召开会议,通过了《台湾社会教育大纲》,试图引导台湾人信奉日本宗教,同时奖励学习《国语(日语)》。具体步骤包括在各部落(村)设立“普通话”作坊,进一步要求 政府机构、银行、公司等只能使用“普通话”。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帝国化””进入所谓“国民精神动员”阶段。殖民者试图消除台湾婆婆概念,植入日本话题的思想。不,他们只要求台湾人说日语,还要穿和服,住日式房屋。1940年,殖民政府宣布改名步骤,要求台湾人保留中国姓氏,改用中国姓氏。 日本姓氏。日本占领末期,在日本人的严格监督下,台湾根本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但即便如此,人们也没有放弃。台南有人骂下午迎接他的台湾人,“还有混蛋说‘国语’? “台湾人说台湾话。”在“国语”课上,下午真正聪明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在这里说话都是简单的。虽然文官和学生仆人被迫公开说日语,但他们又搬到了何家。当他们回到家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家赖鹤一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殖民抗议文学。受他影响的吴卓流在日本人的监视下,秘密写出了抗日长篇小说《亚洲孤儿》。也有一些人漂洋过海来到大陆,信奉“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在祖国大陆进行一系列抗日活动,如李友邦1939年在浙江成立“台湾义勇军”,主要从事政治对敌、医疗救治等工作。 革命同盟,实现了台湾抗日力量在大陆的大联合。台湾青年赴大陆求学。共产党中国人始终关注台湾。台湾被困后,部分台湾儿童前往大陆求学学习。在四次运动的感召下,许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是培养革命人才的。谢雪红、林木顺等台湾共产党重要成员均曾在此学习。谢雪红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作为童养媳,16岁时被送到台南糖厂当女工。 1919年,她去了山东,第一次步行到祖国大陆。 1925年8月,谢雪红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与女友接受女友林木顺修会,分别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10月,两人接到共产国际指示,回国组织台湾共产党。次年4月15日,成立台湾共产党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台湾共产党受到岛上殖民当局的牵制,发展十分艰难。 1931年6月至9月,日本人为台湾共产党发动了宽岛。谢雪红等107人被捕,其中49人受到处罚。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党十大救国纲领》明确提出,取消与日本的协定,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中共也对李玉邦的“台湾义勇队”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派党员张易之直接援助。国民党在战斗爆发前还发出“光复台湾”的号召。 “归还台湾,合并中国”是孙中山一生的愿望。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开罗会晤,中国的明确立场收复失地的立场。中方代表王崇辉将原文由“归还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特别是满洲里、台湾”改为“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满洲里、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 1945年7月的《波茨坦宣言》恢复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将得到执行”。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并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8月29日,国民政府任命陈毅为台湾省行政长官,负责收复台湾。 10月25日,台湾投降仪式在台北公堂(现中山堂)举行。日本的代表有“台湾总督”安藤俊义等人。签字仪式结束后,陈毅即兴创作广播,正式宣布日军向台湾投降。“从此,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记入中国领土。” 1946年,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解放日”。 50年的抗日历史,就是台湾同胞的民族主义史。无数的斗争、无数的牺牲,终于换来了台湾的解放。在中国的抗日斗争中,台湾同胞没有任何损失。台湾的光复,是两岸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台湾回归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成功的一个组成部分。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影响的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五十年代抗日,台湾同胞到底支持什么?林献堂说:“要知道,我们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祖国的和平,继续进行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五十年来,英勇牺牲,奋斗不息。他们为什么在这里?总之,他们是民族主义者。”作家吴灼流写道,“台湾人对家乡有如此热烈的爱,对母亲也有同样的爱。 “可以说,台湾50年的抗日史,就是台湾同胞的爱国史。(昆宇邮报工作室)